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方法——“微课”,正在悄然走进华东交通大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维动画演示教学效果好,直观、清晰,教师本人视频与屏幕视频互相镶嵌、及时切换的拍摄手法,非常娴熟,细节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透彻,便于学生理解。”近日,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方法——“微课”,正在悄然走进华东交通大学课堂。学校理学院教师涂晓斌是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者,他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绪论”课程,凭借出色的画面拼接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中获得江西本科高校唯一一个一等奖。
如今,这种特色教学的影响力在华东交大的教学中日益凸显,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像演员上“春晚”那样争上“微课”。
上课时的疑难知识点没有听到、听懂怎么办?对于文科类学生来讲,“百度一下”可能会告诉你答案,但对于工科生来说只有“重新补上”这个知识点才有可能抓住知识要害。而“重新补上”知识点,对于华东交大学生而言,正是因为有了“微课”教学,他们的学习才更加快乐、幸福。
华东交大教务处处长蒋晓光介绍说,“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节工程制图课,课堂上50分钟,在‘微课’中通过动画、文字介绍和视频讲解只用10分钟就能展现……平时将学生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解和制作。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涂晓斌对“微课”深有体会。
“2014年新学期起,学校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其中加强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巩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学风建设、加大对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华东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万明告诉记者。
万明认为,“微课”具有“知识内容微小化”、“知识获得便捷化”、“满足个性化”的特点。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以及在线教育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微课”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自主选择资源、教育内容、知识容量以及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专门知识和技能,成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补充和促进。
“‘微课’相当于一堂课的一个切片,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将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以简短时间、视频方式呈现,具有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对于我们来说,将知识碎片化,更有利于我们对照自己的不足查找知识点。”华东交大2013级机械专业学生小丁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这对我们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
“从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基本的几何知识去感受‘制图’课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采取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从这些生动的事例出发,将难以看懂的图形用形象且最新的科技成果展现,这是“微课”将有限时间用在‘刀刃上’的基础所在。”涂晓斌在谈及“微课”制作时说。
如今,华东交大的“微课”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加强了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技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是一个因学而聚、因才而兴的神圣殿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关注课堂,在他们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的第一时间,就想到浏览短小但实用的课程链接。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微课’的辅助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这是每名教师、也是学校应该努力思考的方向。”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