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积极推行“543”工作法,抓基础建设,强管理使用,促学用实效,着力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推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晋档升级。
“五有”措施建机制。采取“五有”措施,促建设,强管理,抓示范,提水平,建立规范、科学的远程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有人员办事。注重整合人才资源,选拔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第一书记担任站点管理员,确定乡镇驻村干部、进村进社人员担任协管员,聘请党校、涉农部门骨干兼任科技指导员。建立管理人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推行年度轮训制度,每年培训不少于3天。二是有制度理事。制定终端接收站点工作、学习培训、考核管理等一揽子制度,推行播放使用月通报和“零点播”约谈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形成以制度管人员、管设备、管学用的工作机制。三是有经费保障。采取省、市配套、县财政列支、乡镇自筹、党费补助等办法,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电信模式站点113个(其中自筹资金建站点35个)。落实乡村站点运行维护费,保证站点正常使用。四是有学习阵地。在村级活动场所统一安装远程教育站点设备,添置电视柜等附属设施设备,达到“六防”标准。五是有示范引导。积极开展示范站点和“双优”站点争创活动,建成省级示范站点4个,市级6个;培养全省优秀站点管理员4名、“学用标兵”1名,浓厚了“比、学、赶、帮、超”的学用氛围,促进远程教育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四种”模式促学用。以学为核心,以用为目的,创设“四种”培训新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一是坚持站点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建立“站点+协会”培训模式。组织果蔬、养殖、劳务、建筑等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会员与党员群众共同参加远程教育学习,互帮互促。先后培训产业致富能人3800人(次),印发资料10余种1.4万多册。二是坚持集中学习与辅导交流相结合,建立“站点教育+专家辅导”培训模式。从党校、农林、科技等部门抽调22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远程教育专家服务队,巡回乡村站点和科技推广现场,开展“三下乡”活动,面对面向党员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坚持远程教育与电化教育相结合,建立“远教+电教”培训模式。对开展远教有困难的偏远乡镇,采取下载网络资料、刻录光盘、分发村组的形式,以电教补充远教开展培训,延伸触角,扩大覆盖面。先后刻录发放VCD光盘23套4400多张。四是坚持把终端学习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建立“站点+基地+示范户”培训模式。把通过远程教育致富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确定为“示范户”,建立“学用”示范基地,利用“能人”效应,现身说法,向党员群众传授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
“三项”建设强基础。坚持高标准谋划,循序式推进,不断夯实远程教育基础,全面推动建设标准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建好电信模式播放点的同时,先依托小学远程教育设备建立依托站点,实现全覆盖;随后逐步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去年结合“双联”行动,通过组织帮联单位捐赠39吋以上彩色电视、协调广电部门安装“户户通”设备,实现独立建点。今年借助省、市安排,配备电脑电视,安装卫星设备,实现全面升级。二是乡土教材建设。添置非线型编辑设备和摄像机,选拔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全面加强地方课件开发自制。坚持每年摄制2部以上电教片,3-5个特色课件。自制电教片《从乡官到村官》获省、市一等奖,《脊梁》入选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推荐目录》。加强同农林、文化等部门合作,制作《镇原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乡土教学课件26个。三是远教辅助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创建镇原党建网站,并适时改版升级。先后为党员群众发布科技信息1万多条,访问总量达到300多万人(次)。结合产业培育、农民培训、党员教育需求,全面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坚持自制和引进两手抓,积极引进外地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储有文字120余万字、视频600多小时的远程教育资源库。
相关资讯
- 远程教育网校在昌研讨发展规划
- 2010年4月统考机(网)考考前工作时间表
- 明确工作重点、深入技术服务——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技术服务部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
-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积极组织参加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 上海高校网络教育协作组工作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举行
-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院党支部共建活动被评为南京大学09年度“最佳党日活动”
- 美国奥本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Monica Deture博士访问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认真组织参加阳光招生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举办厦门市思明区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
-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积极承担国培项目——“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初中语文研修班隆重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