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上海交大推出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以来,各种大学排行榜纷纷出笼。如今,世界各国大学排行榜的种类多达上百种,其中欧洲较为出名和有影响力的排行榜,便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排行榜以及荷兰莱顿大学排行榜等。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要从成千上万所陌生的国外大学中挑选出一所合心合意的院校并非易事,于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榜单便成为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风向标”。面对这些纷繁芜杂的大学排行榜,该如何看待才好?
事实上,每一种排行榜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缺陷。比如英国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不仅看重大学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更看重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同时注重学校的国际化以及毕业后就业的留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由于学术领域的同行对学校的评价所占比重较高,这其中的主观因素不少,也是QS最受诟病的地方。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排名榜的参考依据和衡量指标不同,排名结果自然有所差异。就算是同一个榜单,一旦排名规则、各项指标权重比发生改变,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绝对的标准来看待。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找一些权威性的排行榜,采取理性对待、合理使用的态度,摸清它的排名规律,从中整理出院校的不同特点,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以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例,其主要参考因素包括:获得过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数、获得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数、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以及师均学术表现等。从参考依据可以看出,该排名以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因此像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洛克菲勒大学这种有着极高研究水平,却没有本科教育的大学依然排在了很高的位置。对于选择申请到国外院校读本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排名就有失偏颇,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性,而对研究生来说,这份榜单的可供参考价值显然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