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国际班”不能放任“去中国化”
相关专题: 出国留学  发布时间:2013-03-04
资讯导读:  中学生修习完国外大学认可的“国际课程”,即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种留学捷径正日渐流行。但是,这些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导致乱象频出。不少学校的“国际班”,全套“拿来”境外课程,放弃了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丧失了国家的教育主权而浑然不觉。针对此现象,本报记者以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份民盟提案为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中学生修习完国外大学认可的“国际课程”,即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种留学捷径正日渐流行。但是,这些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导致乱象频出。不少学校的“国际班”,全套“拿来”境外课程,放弃了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丧失了国家的教育主权而浑然不觉。针对此现象,本报记者以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份民盟提案为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中学生修习完国外大学认可的“国际课程”,即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种留学捷径正日渐流行。但是,这些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导致乱象频出。不少学校的“国际班”,全套“拿来”境外课程,放弃了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丧失了国家的教育主权而浑然不觉。针对此现象,本报记者以今年上海“两会”上的一份民盟提案为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上海市“两会”上,记者看到了来自民盟的一份提案,直指这些“全境外课程系统”,完全脱离了国内的学制和课程系统,不管这些学生最终是否出国留学,都造成了他们的“去中国化”。民盟上海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朱怡华告诉记者:中学阶段绝对不该缺失国民教育,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中获悉,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各地引入的国际课程已超过20种,近300所学校正在开设各类“国际课程班”。

近两年,“国际班”的发展速度尤其惊人。以上海为例,朱怡华透露,2010年,上海共引进7种国际课程,到2012年,国际课程数已达18种,包括美国的AP课程、IB课程,加拿大的BC课程,澳大利亚西澳课程和英国A-Level课程等;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规模也增长很快,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就翻了一番。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