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商学院EMBA的段子、八卦以及未经验证的消息在网络中传播、发酵,大有引发商学院地震的态势。EMBA怎么了?商学院是神圣的殿堂,还是传说中的大染缸,尤其是那些顶级的商学院中,EMBA班的同学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经过多方联系,本报记者费尽周折采访到了几位商学院的学生,听他们讲讲EMBA课堂上的真正故事。
缪钦是中欧商学院2009年EMBA秋季班的一名学员, 其目前的身份是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他报考中欧商学院EMBA时的身份是麦当劳中国区副总,北区总经理。他说:“EMBA是该说一说了,要不然社会上对于EMBA的误解只会越来越深。”
在十几年的麦当劳职场生涯中,缪钦迫切希望自己再有一次提升,他将目光转向了EMBA教育,“听开公司的朋友去学习过,效果不错,当时的学费是将近40万,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缪钦还是拿出这不菲的费用,去开拓自己的视角,“虽然麦当劳的全球培训也很多,但我是在中国区工作,还是希望能有一个中国各个业态的视角来观察这个市场。”他最终选择了中欧商学院的国内班,因为这所学校在治学方面比较严谨。
笔试是面临的第一关。缪钦早就听说过有人报名后听说笔试很难,就没敢过来考试,怕丢人。所以对于考前的培训,缪钦一点都不敢怠慢,“我们是考GMAT,里面很多高等数学的内容,脱离学校那么久了,还是有些吃力。”培训的时间里,缪钦卸下自己的身份,就像个如饥似渴的学生把自己埋在书本里。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怎么可能有人就为了开房什么的受这些罪呢,这是实打实的学习。”
面试是缪钦稍感到轻松的环节,毕竟经历那么多场次的“面试他人”,“当时问我成功的原因,我阐述明白之后,也表示希望将这成功的因素和其他同学分享,我们来商学院学习,一方面是获取营养,另一方面也希望回馈学校。”
开学模型是缪钦记忆最深刻的,当时班里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领到一个市场案例,“因为各个小组之间要竞争,所以组员们都特别认真对待,甭管你是多大的老板,都要为自己的小组努力,当时我们开学第一天,就讨论到夜里两点,梦里面都在想怎么阐述自己的案例。”正是这种秉烛夜谈的场景让学员们有了深厚的友谊,“我跟着一个大钢厂老总去他的企业参观,我老李老张地叫着,他们的下属都不敢相信。”
外界盛传EMBA学员的业余生活较为奢华。缪钦说,起码他自己没见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班有班费,每人每年4000元,用于同学生日等聚会。”在他看来,来EMBA班学习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另外在这里大家都找到了校园的感觉,“我们班还有一个玉树基金会,用于赞助当地的高中生,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学员自费飞过去和这些学生分享人生经历,这也是我们班沟通感情的最好方式。”
“为什么现在对EMBA学员有这么多误解,那就是EMBA教育不够透明,我们希望讲出自己的经历,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缪钦说,可能会有很少一部分人来EMBA班学习有自己的“独特目的”,但是大多数人来这里是来“寻求知识和自我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