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进行以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以全球经验来看,这一般都伴随着两个变化:影子银行兴起和资产证券化启动。另外,国内监管政策正在放开。(目前)保险、证券、银行之间互相开放,势头非常猛。监管机关对自己监管的机构营业范围、投资工具、投资策略也在放开,比如说大家议论很多的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做很多另列资产的投资。
在此背景下,(我)猜想行业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有什么样的趋势变化。这是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万向信托。
猜想一:五年增长30万亿
未来五年,整个财富管理业有30万亿增长,银行存款形态转成各种理财工具的形态。
截至上个月底,中国除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外,有26万亿资产,理财产业余额8.09万,发生额几十万亿。保险管理资产6.8万亿,信托计划最新的资产6.58万亿。公募基金3万亿,券商资产管理从两个季度之前的两千多亿现在已经增长到了9700多亿。还有其他基金,包括错误和遗漏,以及PE(私募股权基金)加起来大概1万亿,(总量)已超26万亿,将近4万亿美元。
全球(影子银行的)规模去年底(是)67万亿美元。(中国财富管理业)市场空间放在那里,随着利率化的推进,国内存款正转换成各种理财工具,30万亿增长是相对保守的转换。最大胆的推测,未来将有100万亿转化。
猜想二:金融脱媒和混业经营
随着门户开放推进,金融牌照垄断价值降低,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互联网金融会使得金融脱媒(编注: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在金融领域,脱媒是指“金融非中介化”)的过程更剧烈、更迅速。谁能够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这方面布局,谁才能赢得未来。
可以预料,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最终走向统一监管。银行、保险、信托、股票、基金,应该各自找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现在的混战。银行有客户端、有渠道或者说有资金;保险也有资金、客户。基金和信托没有客户,需要有别的东西。
信托目前有6.58万亿,主要是对融资、贷款类业务的拓展。
如果基金的子公司也做所谓的通道业务,不可能获得价值增长。好比有个干了25年的人,找老板加薪水。但是这个老板说,我看你不是25年的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25年,25年前和25年后没有任何的增长。基金公司不应该做这些东西(通道业务),公司价值没有大的增长,而且不赚钱。
券商在资产证券化过程里有独特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