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追求更坚强:
有感于打工子弟学校五年级孩子的理想是“清洁工”
两年前,命运让燕兆时做了一次艰难的选择。为了让200多名孩子不至于失学,他辞去航天工程师之职,成了一所濒临解散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给孩子们上课时,燕兆时发现一个问题,当他问起一年级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会说想当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可是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却是“啤酒推销员”、“保镖”和“清洁工”。
听到这样的回答,许多人恐怕会和燕兆时一样心酸。的确,或许是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童言无忌,可是到了五年级他们已初谙世事,懂得了些许的世间冷暖。“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原本没有不同,但是由于环境的问题,他们不敢想。”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面对如此冷峻而令人唏嘘的社会现状,除了感触、感慨乃至感叹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面对艰难困境所发出的内心呼唤而感动呢?谁说“清洁工”就不能成为理想?谁说“啤酒推销员”就低人一头?是什么让我们把理想也分成了三六九等?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把人划分了等次,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那些朴素、单纯而又务实的愿望,最应该得到鼓励。家长们忽视了孩子用淳朴而清澈的眼神讲述的事实:社会的需要就是最美的理想。
孩子,本就是一张白纸,却因为家长过高的期望,被涂抹上了太多世俗的色彩。“能够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固然是理想,但成人世界是不是就理所当然地要求每个孩子都要这般地志存高远?如果既能够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而对这个孩子来说实现起来又并非那么遥不可及,面对这样的职业理想和人生选择,我们难道还要去有意无意地说三道四吗?
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会因为个人天性、成长环境、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有不同的长处和优势,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如果树上的苹果结得太高,怎么蹦跳都摘不到,那只会让摘苹果者感到失落和沮丧;而只有离地面不要太高,经过努力就可以触手可及,这样才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其实,从这些五年级孩子们的回答之中,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思考和启示:人人都渴望让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既要志存高远,更应该脚踏实地。无论是对孩子也好,还是对成年人也罢,只有务实的追求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坚强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