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球公民,但全球公民不是指会说英文,会用计算机,能在全球旅游,而是当一个克什米尔地区的女孩通过互联网与哈佛大学的老师对话时,才意味着全球公民时代的到来。”国际组织“课程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英国著名课程领导力专家彼得·赫尔·琼斯先生日前在“中英联合基础教育国化项目负责人高级研修班”(长沙站)上讲课时这样表示。
与时俱进,学会接受高科技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国际项目负责人,首先必须认识到,儿童教育旨在使儿童的个性、天分、心智与身体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彼得表示,对他们的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基础教育国际化需要协同创新。彼得告诉记者,协同创新的核心是把孩子当作大家共同的孩子,而不是个人的孩子,否则很容易造成我们是独立的、竞争的关系。
在研修班现场,很多基础国际项目负责人都用手机拍下彼得讲课的内容,而彼得也用手机拍下现场的照片。曼彻斯特一位校长请他发送几张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的照片供其研究。因此,彼得强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以改善学习。
未来的课堂通过互联网上网络公开课,并下载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甚至可以将全世界最优秀的教师请进教室,彼得认为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彼得强调,教师必须接受并面对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同时,教师需要转移重心,侧重于教授孩子善良友爱、乐观勇敢等情商类的学习。
国际视野,未必一定要走出国门
走出国门是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参考指针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怎样让更多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能够不出国门而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员在研修班上介绍国外基础教育国际化经验时指出,其实世界各国大同小异,但总体而言,国外的学校不侧重于与外界建立联系,而是更关注将相关内容通过课程设置,渗透到每个孩子语言、数学等每一堂课和校园活动中,侧重于培养孩子的世界公民意识。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王素表示,在国外一些学校,课程的设置是优质教学的基础,老师会按照教学大纲灵活的编排上课内容和形式,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此外,课堂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阵地。王素认为,学校可以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时长,给学生安排尽量充分的课堂实际操作和活动时间,不必规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老师必须讲授多少知识点,让学生在发现学习中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例如,荷兰的中小学非常注重提供贴近自然的教学环境,让儿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来学习。
国际测评,应该是全方位考查
当前,世界上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众多国际测试与考试,如何对待这些测试和考试,无疑是基础教育项目负责人的必修功课。王素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变成目的,就会走进“考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的恶性循环。例如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颁布后,学校只考3门课,很多老师认为其他选修科目不重要,所以不用心教。
“考试是通过一种程式化的手段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用设计出来的考题来考查学生的水平,这种考试考的是学生短期记忆能力,并没有太多价值。”彼得说。他表示,有些是需要考试的,例如拼写、乘法口诀等。然而,对于艺术考试等,一个评委会很快与另一个评委达成共识,这时两者的评价的准确度达到99%,但传统的考试模式只能达到50%。
彼得认为,随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未来的考试模式应该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而非短短的45分钟所能考查出来的。太多时候,我们重视我们所测评的,而不是去测评我们所重视的。
对此,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交流项目总监王海燕在总结时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应当更关注自己的公民,关注本国学生潜能的发挥。国际化是只一种手段,是通过国际合作使本国的教育更好地发展。
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由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和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55名资深教育国际项目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基础教育国际化相关话题直接与国际项目专家面对面。
资讯排行
- 魔珐有言解锁AIGC教育数字化应用落地,赋能“教育+AIGC”下好“先手棋”
- 增强教育强国“六力” 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 加强教育研究,引领教育实践革新
- 把握“三大属性”促进博士生教育发展
- 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合力 与会代表畅谈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让人工智能教育的雨露惠及更多孩子
- 把握“三个特征” 建好数字教材
-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 全过程数智育人探索:江苏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 内蒙古初级消防员培训,包头初级消防员培训
- 律成自习室、功夫书院创始人龚雨欣|新生代创业者经验分享——龚雨
- 教育数字化调研团走进锐捷,共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思路
- 北京外办“领保进万家”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 湖北鄂州坚持“四位一体” 全面推进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走深走实
- 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