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教室、考研自习室、图书馆里埋头奋战的身影越来越多,座位也愈加紧张。随着近年来考研人数增多,“一座难求”成为考研的典型写照,众多考研学子一度“为座消得人憔悴”。
在考研占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学们都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杀武器”出招应对,书本、水杯、暖瓶、洗面奶、牙刷等都可成为“一兵一卒”,各大高校占座“奇招”频出。
【调查】考研抢座奇招频出
现象:一句话占座字条,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图片来源网络
抢座占座,被众多考研学子戏称为考研大战中的第一场测试。在偌大的校园里如果能拥有一桌一椅的固定座位来备战长达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复习,对于考研一族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恩赐。
据了解,在郑州大学,南、北核心教学区的三号楼、四号楼及水环学院是学生们公认的考研自习室,平时课程相对较少,有些还是24小时开放。
“2013考研占座,××学院”,在郑州大学南三、北三的考研自习室里,90%的座位上都无一例外地贴着这样的纸条。此外,还有诸如“此座已占,请勿复占”、“我不来的时候可以坐,我来了请自觉离开”等字句。
这样的占座“宣言”在郑州高校的自习室中十分常见,除了这些常规版本,更有一些“雷人”的升级版。“这个座位是我的……求求你,不要抢嘛!”在纸上画上小心触电的标志图案,下面写上“小心有电”。“此座已占,抢座者格杀勿论!跟此笔一样下场!”旁边则是一支被折成两截的铅笔……卖萌型、头脑经济型、恶心型、使诈型、暴力型,诸如此类的“警告”,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这样写其实主要是为了好玩,调侃嘛!人家看到这么用心良苦,一般就不好意思再占座了。”自习室的小杰笑着解释。现象生活用品齐上阵,“占座利器”霸气十足
图片来源网络
一摞书,一个水杯,这是考研族占座用得最多的“必备武器”。有的座位边上还放着暖瓶,椅子上外套、抱枕、坐垫也随处可见。“我们自习室有个男生,带了一个小风扇固定在座位上,天热的时候就让风扇一直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大四的小柯说。此外,笔筒、滴眼液、木糖醇、洗面奶、零食……各种琐碎的生活用品整齐地放在课桌上,生活气息十足,俨然一个“小家”。
“复习时间越来越紧,白天很少回宿舍,把一些必需品带到自习室来,方便也节省时间。就把这儿当做第二个宿舍了!”某高校大四学生刘辰笑着说,“现在自习室的座位已经被占满了,都是固定座位,大家在一个教室待的时间久了,彼此都熟悉,教室就像家一样。”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读研一的小瑾回忆去年的备考情景时说,当时占座挺疯狂的,为了找到一个固定座位,教学楼6点多开门,大家早上四五点就起床排队。而在信阳师院华锐学院,有些学生则自备桌椅在教室加座,更有甚者买把自行车锁,把桌椅绑在一起锁起来,防止被人抢占。【问题】
“一座难求”催生考研“座位经济”
面对一“座”难求的情形,“自习族”如何应对?
“考研座位低价出售,靠窗位置,安静舒适。价格面议,非诚勿扰。”“高价求购考研座位。”记者近期在各高校贴吧里看到多个类似这样的帖子。
“有的同学一个人占了三四个座儿,不是为了自习,而是为了倒卖座位赚钱的。”不少同学纷纷表示,最近这种广告不少,有人还向记者透露了“行情”:一个座位的价格从50元到100元不等,买下一个座位一般可以坐一个学期。
“亲爱的们(网络用语,意为亲爱的同学们。编者注),现有××自习室B教室位置,到考研前也就是1月5日,单座,价格面议,学校附近,交通便利,有意者电联。”“一座难求”也使校外人士嗅到了商机,开始在学校周边办起了收费考研自习室,宿舍、信息栏、贴吧里,都能看到此类的小广告。
对于这种现象,同学们看法不一。“没办法,现在考研的人实在太多了,学校教室资源有限。实在不行掏点钱买个座儿或者去收费自习室,也能接受。”“考研族”小琦无奈地表示。
“座位是公共资源,倒座来赚钱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同学让人很气愤。”另外一位同学不满地说道。
【出招】
各高校应对“抢座占座难”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生源很充足,加上就业环境不太乐观,很多同学选择继续深造来提升竞争力,这些导致了考研人数近年来居高不下。”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刘老师说,再加上现在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一些大型考试中考生越来越多,也占用了一部分自习室资源。另外,基础设施配备相对好些的教室,座位就比较抢手。
刘老师表示,为应对学生“占位”现象,他们学校专门开放了通宵自习室,并尽量分散考试时间,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
针对学生抢座、占座现象,河南工业大学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昨日,该校隋老师介绍说,学校扩大了自习室场所供给,并设置长明灯教室,学生公寓的活动室实行24小时开放,同时引导学生到自己所属院系专业教室内自习。此外,在自习活动时间上也有所延长,教学楼原开门时间由早7:00改为6:10。
“晚上10:30自习结束后,学校还会对教室逐一检查,对占座物品进行清理,统一保管,并对前来领取物品的同学进行耐心教导。”隋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