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报道:1997年,胡奶奶听居委干部说起,有一户居民,女儿读初中,妻子瘫痪在床,得靠丈夫停职在家照顾,全家人经济窘迫。登门一看,夫妻俩的愁容,让胡奶奶揪紧了心。她向居委会提出,女孩的学习费用,她全包了。这一包,就包到了女孩大学毕业。
想让小人多读点书
胡奶奶由此开始了捐助贫困学生的历程。她请居委会帮忙调查,社区里有哪些孩子家境贫寒,每到过年,给每个孩子送上2000元的红包。一次,她从《徐汇报》上看到,附近一所公办小学,有个安徽来的女孩叫婷婷,很小就患骨癌,虽然仅剩一条腿,还每天坚持来校读书。女孩因化疗掉光了头发,令胡奶奶很心疼。当她凑了3000元辗转送到女孩手上时,女孩在上海打工的父母,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虽然婷婷现在回老家读书了,但每年春节特意回到上海,给胡奶奶拜年。
如今,胡文娟已经先后资助了16名困难学生。她说,自己的心愿很简单,“吾小辰光读勿起书,只好靠摆地摊、做小贩维持生活,知识忒重要了,吾就想让现在的小人多读点书!”
不仅是捐资助学,只要听到谁需要帮助,哪里发生了灾难,老人总会慷慨解囊。电台发起“学生免费午餐”募捐,她寄去800元;电视上看到浙江有个男孩背母上大学,中山医院为母亲免费治疗,胡奶奶赶到医院送上1000元。2009年,胡文娟的年收入只有21300元,她用于慈善的捐款额却高达23300元,把儿女给她的零花钱也捐上了。
老人开心子女支持
胡奶奶自己收入不高,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多年来老两口的日常开销全靠老伴微薄的退休工资支撑,但她给素昧平生的人捐款却如此大手笔,有人在背后嘀咕,这个老太太是不是有点“傻”?六名子女对此态度一致,“只要妈妈觉得帮助别人很开心,我们做儿女的当然支持!”
也有受帮助者一声谢谢也没有,拿着钱就走。胡文娟坦言,一开始,她也有点难过,后来,就想通了。老人说,自己入党50余年,她这么做,只是为了两个字———感恩。“要不是解放后,党给了我工作,让我每个月有收入,我可能还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哪有今天!”她写了首诗激励自己:“翻身不忘党,帮困不图报;幸福知党恩,助人是本分。余热作奉献,荣誉归于党;夕阳近黄昏,奉献到寿终。”
“给子女留财,不如给他们留德!”胡文娟最欣慰的是,看到爱的能量在慢慢传递。看着小辈们积极参加单位和社会上的募捐、志愿者活动,胡奶奶的笑容格外甜。(记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