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暑期交通事故最高发
据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曾对暑期收治的数百名患儿进行调查,发生意外伤害儿童的年龄分布中,1-3岁者多达99例,其次为4-7岁、小于1岁及8-12岁。专家罗列出了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十二大因素,并按照所占比例进行“排名”。
结果显示,交通事故位列第一位,占29.13%。以下分别误服中毒占15.56%、溺水占9.33%,其他的意外伤害原因有:捂热综合征、烧烫伤、气管异物等。
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科缪红军副主任医师表示,从暑期意外伤害高发的性别来说,遭遇意外伤害的男孩子明显多于女孩子,有时能达到2:1之多。另外,从区域上来说,城区患儿受伤比例较农村较少一些,其中城区患儿有64例,农村地区患儿有107例。
解析:暑期孩子没人看管
男孩较女孩好动
缪红军副主任医师表示,马上暑假就要到了,孩子不用到校上课了,可家长还是要上班。那么孩子在家交给老人看管,有时因为疏忽导致孩子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有所增加。
另外,男孩与女孩相比,相对比较调皮好动,敢于做一些危险性高的事情。因此,意外伤害中总是以男孩居多。还有,现在路上车辆增加,路况情况复杂,如果家长稍不留意,孩子在路上很容易发生交通意外事故。
缪红军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有时会始料不及,有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先乱了阵脚,这当然对孩子不好。
意外发生后,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检查伤势,找到最好的处理办法,千万不要责怪孩子或一个劲儿自责,更不要夫妻俩吵起来,让孩子紧张无比。
〉〉〉各种意外伤害一览
跌倒、跌落最常见
1、误食误吸
农村患儿发生的气管异物伤害多为吸入瓜子、花生等零食。农村1-2岁儿童吃瓜子、花生等零食现象十分普遍,城区儿童吸入瓜子、花生等异物较少发生,但是吸入玩具细小零件的现象却屡有发生。
提醒:骨头碴、鱼刺、枣核等异物一旦扎在咽部,绝对不能采用硬往里吞食物的方法,而是应去医院让医生取出。花生等硬食物、玩具上的小物件、衣服上的扣子都有可能卡在孩子的气管里,拍拍背,如能自己咳出最好,不行就立即去医院。
2、烧灼、烫伤夏季多发
不少市民会将烧好的开水、稀饭等放在室内地面冷却的习惯。如果这家的儿童缺乏家长看护,很容易就会造成其臀部及下肢被烫伤。城区家庭中,热水瓶和热汤等如果放置不当,也很容易引起儿童的烫伤意外事故。
提醒:家长烧开水、热汤之类应该尽量远离儿童,看护儿童时应让儿童在自己视线范围内。一旦意外发生,应轻轻脱去被热液浸透的衣服或者用剪刀剪开外面的衣物,切记不可硬扯。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烫伤部位降温,不宜在伤口上涂抹酱油、碱水、牙膏、香油之类的东西,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3、药品容易被孩子误服
由于剧毒农药如毒鼠强等的禁用,致死病例已极为罕见。临床误服中毒的常见原因为家长对药品保管不当,例如用可乐瓶灌装消毒水、农药等。让孩子以为是饮料,造成误服。
儿童误食药物,尤其是糖衣片或糖浆的,常常会“有1名儿童发现‘糖果’后,与多名儿童分享,造成群体误服的情况。”
危险物品:儿童医院对近3年来接诊中毒患儿误服的药品、食物以及其他毒物进行了清点,结果发现,其中药品中毒占到总中毒人数的66.5%。比如说降压药和避孕药,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儿童中毒的两种药物种类。此外,神经精神类药物和呼吸系统用药以及保健用药也不少,基本都是家庭的常备药。提醒:所有药物一定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此外,家长给孩子用药前要注意看说明书,切忌胡乱用药。
4、衣服鲜艳能减少交通事故
超速、酒后驾驶、不使用安全装置以及与车辆本身和道路环境等因素,然而,有一些危险因素是特别针对儿童的。目前,道路的规划设计主要是根据成人而不是儿童的需要制定的,所以当儿童与道路环境接触时,他们的处境就更加危险。
儿童一般身材矮小,不容易看到车辆,或者不容易被停着的汽车或大型卡车等车辆驾驶员看到,这已经是儿童步行者伤害的一个公认危险因素。
提醒:卫生部已经发布《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其中提醒,儿童需要佩戴自行车头盔。据调查显示,医院接诊的骑自行车者约三分之二是头部伤,因伤害死亡的骑自行车者中四分之三是头部伤。儿童脑部尤其脆弱,在碰撞中,自行车头盔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骑电动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电动车的车速较快,头盔设计应依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头围和头型,家长在购买头盔时也应注意购买适合自己孩子的头盔。
专家提醒:家长除了需要特别关注对孩子们的安全看管外,还可以让孩子的穿着鲜艳一些,这样提醒司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