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有救了。有关她的故事正在向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这名26岁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上个月因晚期尿毒症危在旦夕,急需换肾,人生跌入谷底。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为她筹集到40余万元善款。前几天,父亲袁国强与她配型成功,将为女儿捐一个肾脏。
去医院探视的师生见到,这个平时开朗乐观的女孩又笑了。她正在接受一周3次的透析治疗。住院间隙,她甚至跟母亲逛了一次菜市场。她表现得简直“不像病人”。她的室友刘珊珊说,袁霞是同学当中最乐观的人,多数时候,她的笑容反过来会支撑着大家。
南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王凤认为,袁霞之所以没被病魔打倒,是因为她对学校、对社会怀有信心。救助袁霞的过程,正是可贵的“正能量”传递的过程。爱心的接力棒从袁霞身边的师生开始自发传递,经过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扩散到社会各界。“正能量”依附在每个人的身上,隐藏于每个普通人的内心深处。
南开大学刚刚推出一个校内社交网站——“我的南开”,其中一个子网站是“南开好人网”。这个网站为拾金不昧者提供了一个失物招领平台。它鼓励师生,做个好人可以从微小的事情做起。
袁霞的导师何锡文教授指出,从袁霞的事情可以看出,“人间大爱”不是空洞的词汇。
3月16日袁霞住院当晚,何锡文赶到医院,垫付了8000元的住院费。当时,袁霞的肌酐值达到正常值的10倍。医生明确告知,这是肾脏病人的晚期,生命只能按周计算,不做透析就会没命。“我作为导师,我就是家长。”何锡文代替袁霞父母签了字。
“她父母不在,我必须挺身出来。”何锡文说,这是导师的应尽之义,“没什么可说的。”
令何锡文感动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很早就鼓励袁霞:我不会跟你说空话,你还很年轻,现在社会这么好,有这么好的集体、学校,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来。
袁霞的辅导员张更辉介绍说,所有善款中,约有一半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师生在校园里举办募捐活动得来,另一半则源自网友,其中相当一部分网友选择了匿名。
能为袁霞募到40多万元,是南开师生当初不敢设想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熊洁坦言:“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响应。”
袁霞重病的消息传到学校之初,她所在的实验室里,先是一个女生哭了起来,紧接着,所有女生都掉下了眼泪。然后,这些同学决定为她募捐。
募捐很快让女生们流出了更多的热泪——有很多次,捐款箱都要搬走了,捐款的人还在赶来。一位穿得有些破烂的老人捐的几乎都是零钱,还给袁霞留了一句话:虽然我的力量很小,只能捐几块钱,但是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
还有一位到学校看望亲属的年轻人丢了钱包,被南开学生捡到后归还。他感动得掏出了钱包里所有的钱,捐给袁霞。连一家校园快餐店的老板,也不忘在小黑板上公布自己的捐款情况,并鼓励员工尽力而为。
在一次义拍活动中,一位年迈的教授说,捐助不仅是金钱的帮助,而是希望的给予。我们更希望让袁霞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背后支持她。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李绍洪指出,救助袁霞是雷锋精神的一次具体诠释。此事事发突然,但人们以善意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必然”的东西。事情虽小,却彰显了道德水平和价值观。
在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花建锋看来,此事是对全国学雷锋活动氛围的一种回应。他注意到年轻人在救助袁霞时发挥的作用,“我们应该对80后、90后有信心。”
南开师生把人们捐款时的表现告诉了袁霞。她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好友、天津大学理学院学生胡楠说,这么多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在帮助自己,想到这些自己就坚强起来了。她决定,康复之后,一定要把爱心传递下去,给别人的生活带去希望。
胡楠经常提醒别人,在袁霞面前不要流泪。尽管如此,很多人给袁霞打电话的时候还是先哭了起来,在这些时候,袁霞反而安慰那些本来要安慰自己的人。
袁霞甚至私下告诉胡楠,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离开了,会考虑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在生病之前,袁霞已经找好了一份工作。如果一切没有发生,她将在今年夏季硕士毕业后入职。如今,她希望病愈之后仍能实现当初的计划。
“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勇敢、如此乐观地面对这一切,但我做到了,因为你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力量。”4月13日配型成功那天,袁霞感慨说,尽管遇到了太多的“小概率”事件,自己却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