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让民族团结创造海南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专题: 综合资讯  发布时间:2012-04-18
资讯导读: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努力开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巩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保持我省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纪元。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基因,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维护和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建设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省目前社会大局总体平稳,但社会稳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凝聚各族群众力量共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巩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保持我省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我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特区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0多万,民族地区陆地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中部和南部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省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直接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离开了发展,民族平等是不完全的,民族团结是不巩固的,民族互助是难以做到的,民族和谐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族团结的基础来抓,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一)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长期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认真研究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因地制宜,立足优势,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民族地区各市县要在国际旅游岛整体规划中找准定位,在抓项目上下足功夫,用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不断增加对地处生态核心保护区的民族市县的财政转移支付,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持久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最终目的是让我省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较为严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为重要和迫切。要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实施教育移民扶贫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要巩固完善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民族地区就业政策,切实搞好就业培训,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加大民族地区社会救助力度,继续搞好民族地区危房改造工作,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建设国际旅游岛既要展示秀美景色,又要显示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文化是本地世居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以来生产生活风貌习性的活化石,在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磨砺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以黎族苗族文化为特色的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蕴藏的丰富性、韵律的独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精湛的民族艺术,在我省的旅游领域发挥着独特魅力。要进一步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引导,使少数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切实得到传承。要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大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衣制作技艺、黎族服饰、黎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继续打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黎村苗寨。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发挥各族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要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领域联动发展,为中外游客打造一道亮丽的民族文化奇葩风景线。

  加强民族团结,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要抓住重点、扩大覆盖,既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全社会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鲜明主题,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要坚持从小抓起,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阶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倍加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民族团结,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把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教育各族群众认识和掌握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涉及民族团结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坚决同各种违反国家法律、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要紧紧依靠和广泛发动各族干部群众,与各种分裂活动及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时刻提高警惕,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严防国内外民族极端分子从事各种民族分裂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要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牢牢把握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以教育疏导为主,严格区分和正确把握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防止把一般社会矛盾混同于民族矛盾,防止把少数民族群众个体之间的利益纠纷混同于民族利益纠纷,防止把经济利益纠纷混同于民族政治分歧,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完善社会稳定信息预警处置机制和维稳工作责任制,及时做好各种社会矛盾的排查处置,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件。

加强民族团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我们要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努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共同创造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