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中学学生给小朋友送去学习用品
树德中学学生在灾区植树
四川省教育厅日前下发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规定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3年共计270个学时,每个学生3年完成至少3个专题研究,选修2(学校课程)至少6个学分。但是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开设选修课程?一直是我省许多中学比较困惑的问题。昨日(18日)上午,成都市树德中学召开新课改预演和探索专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10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的经验和成果。
学生走访关注灾区她被保送上大学
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2010级学生魏嘉仪,先后8次去都江堰灾区走访,走乡村、进板房,了解灾区群众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冷暖,拍照几百张,留下笔记几十页,“这样的生活体验是一笔终身财富!”魏嘉仪去年5月的《关于灾后重建阶段受灾群众生活及心理需求的调查报告》研究项目,提出了政府加强灾区群众生活保障等系列建议,获得了当年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目前她已被保送到西南财经大学。而魏嘉仪只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个案,树德中学作为四川省新课程改革的样板示范校,从2000年就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该校预热新课程改革已有10年。
老师开发潜力特长化学老师上韩语课
据介绍,树德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实施,每周两课时和假期进行。2010年,树德中学2000多名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参与研究性学习,宁夏街校区学生开发了137个课题,光华校区学生开发了145个课题,内容涵盖时政、社会热点、文化、娱乐、教育、城市建设、商业、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走进同性恋世界》、《非主流文化对‘90’后影响》、《成都高一不同气质类型学生与人生规划方式的关系》、《刘海对视力的影响》、《电脑的广泛使用对中国汉字传承的影
响》、《喜羊羊的魅力》、《农场物质循环》……
“我们给理科生开设了‘生活中的哲学’,给文科生开设了‘物理讲座’和‘生活中的物理’。还专门针对学生爱好开设了动漫制作,影视欣赏。”成都市树德中学副校长毛道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与调查结论相比,过程更有意义。
面对新课改,很多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最困难的就是师资有限的问题。毛道生说,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充分开发学校内老师的潜力和特长,“我们学校的宋京美老师是学校教化学的老师,但她平时对学习韩语有兴趣,也上过一些培训班,所以这次我们就让她当‘韩语入门’这门活动课的老师。”
观点不影响高考综合发展才有竞争力
毛道生表示,目前高考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知识面、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死读书的人,就学习抓学习的人是考不好高考的,必须立足于综合素质的发展才有竞争力。
据了解,继《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之后,在五六月份,我省还将出台新课改涉及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分认定、学业水平考试、排课和选课等方面的配套文件,提出具体操作的指导意见和方案,而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在秋季开学前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