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产业升级呼唤新型技能人才培养
相关专题: 官方服务  发布时间:2010-03-24
资讯导读:●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既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唤,又给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东部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走综合化发展道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以职业群为基准,方向因需而变,以方向的灵活性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和工厂都传来“用工荒”的消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这些地区的企业订单增加,对用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沿海地区高生活成本以及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出现了“用工荒”。表面上看,“用工荒”是东部沿海地区对技工的强烈需要,更深层次去分析,实质上反映了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即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去,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由此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的战略问题,其中,还涉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的转型发展。我们必须意识到,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既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唤,又给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产业转型的现实,高等职业教育急需调整办学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已逐渐进入工业化后期,土地、能源、环境等成本的上升已导致长三角地区从低成本发展开始进入高成本阶段,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题。金融危机的到来更加剧了上述因素对长三角发展的影响。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弱点暴露无遗。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各地政府均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的同时,注重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以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为目标来选择产业。

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说过去的10多年区域内随着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上,那么,在当前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显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走向多元化。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今后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部分是中高端制造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技术应用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面对这样一种人才需求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办学思路,进行转型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技术应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具体而言,在办学理念和定位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走综合化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将不再是一种“学校到工作”的终结性学习,而是一种“学校到生涯”的终身性学习,“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核心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与此相适应,在办学定位上,高职院校要将自己定位成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由单一的正规教育向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并举方向发展,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列方向发展,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以职业群为基准,方向因需而变,这样既可在专业建设中减少资源配置方面不必要的浪费,又可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主动权,以方向的灵活性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当前,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密切关注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某些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降低,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萎缩;二是某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将促使高职院校新专业或新专业方向的产生,尤其是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急需的大量经营、管理、物流和外贸人才。

与此同时,针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还应充分把握机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校企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在区域内部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纽带,形成集团化运行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促进区域经济、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admin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