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多层次推进农业人才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优势,大力开展农业人才培训,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今年学校共举办农业人才培训班27期,其中包括全国县级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农业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农民1992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输出、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坚持全程调研,选准培训项目。一是全程调研,即:开班前调研农业部门;计划制定前调研专家学者;培训中调研学员;培训后跟踪调研送培区县。二是坚持“四有原则”确定培训项目,即:坚持有利于学员创业,有产业发展前景,有带动效益,有扶贫开发价值。如连续举办的土鸡养殖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名特中药材生产技术、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等农业产业化系列培训班深受学员欢迎,在同一班中出现了多对夫妻学员、姊妹学员、父子学员和母女学员。三是精选培训主题,教学内容中既有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又有农村经济产业实用技术介绍;既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财政金融改革、扶贫开发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又有引导农民创业的具体做法介绍。
——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一是精选培训师资,学校面向校内外聘请了一支教学效果好、社会声誉高、以专家教授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二是创建品牌栏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创建了“大家谈”、“产业咨询”、“创业献策”、“我的创业”学员论坛等品牌栏目,通过分班交流、小组交流、同区县交流、跨区县交流、同产业群交流、分产业群交流、跨大班交流,真正实现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三是创新培训方法,强调学员参与。培训班采取专题讲授、教学研讨、教学考察等现代培训方式和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拓展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邀请成功学员演讲,让学员撰写创业项目书,规划创业人生,编印内部刊物《培训之窗》,鼓励学员当“文人”。四是重点抓好教学考察和教学研讨两个环节,学校组织学员们深入到成渝两地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考察,观摩学习各种典型模式、鲜活案例和成功经验。学员们围绕着新农村建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研修、小组研讨、大班交流、集体研究、专家对话、学员论坛、声像教学等方式展开研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目的。
——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一是协助重庆市扶贫办制定创业农民小额贷款发放方案。在学校专家的建议下,今年重庆市扶贫办为农民创业开通了扶贫资金直通车,每年拨出500万专款,帮助农民获得创业贷款。二是帮助农民建立创业园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学校专家指导下,培训班学员建立了重庆市首家农民自主管理、自主创业的“涪陵区龙潭镇农民创业园区”,目前已引入返乡创业农民21户,吸引农民工就业500人,规模流转土地1510亩,吸引各类投资约500万元。三是提供技术支持,搭建农业产业咨询平台。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与重庆市扶贫办开展合作,建立“专家档案”和网上服务平台,为专家与学员搭建交流平台、技术平台及科技成果应用的平台,为农民创业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加强交流合作,开拓培训市场。学校将农业人才培训作为校地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积极拓展培训市场。学校已经与青海省西宁、海西,贵州省贵阳、遵义,云南省昭通、永德,四川省万源、三台、凉山、阿坝、广安,广西自治区河池、宜州,重庆市多个区、市、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举办了多期农业干部教育和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