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大力实施“恽代英班”人才培养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努力探索实现校园先进文化资源和学生人才培养有机对接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高平台,创建更多机会。
2008年7月3日,学校创建了“恽代英班”,在恽代英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从管理方式、活动内容、活动目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追求理想为革命志向、崇尚真理为毕生追求的恽代英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培养新时代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指导带动管理,特色管理搭建培养精英平台。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团委与院系,院系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度,学校团委经过研究,在广泛听取了院系老师和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大胆地实行独具特色的“恽代英班”组织形式——指导带动管理,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以及发挥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恽代英班”努力以指导带动管理,采用学校团委指导与学院自主发展相结合,准入与淘汰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努力搭建培养新型时代精英的平台。
一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恽代英班”采用三级管理模式,成立以校团委书记和院党委及团委书记为组长,各学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恽代英班”的创建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恽代英班”由校团委和院系共同领导,校级和院级学生会协助管理,并由院团委书记具体负责。班委由班级全体成员产生,自主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三级管理组织每月定期举行会议,进行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在成员准入和淘汰方面,“恽代英班”是由院系的优秀学生组成的精英班级,并非学校的一个行政班级。它要求其成员在学生工作、学习成绩、理论修养、道德素质、等方面均表选优异,故选拔方式严格。班级成员数控制在30—40人,通过推荐、考查、考试等多种方式,班级推荐、院系考核、校团委筛选多层选拔。成员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成员将退出恽代英班。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多样活动培育新型时代人才。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要求,学校团委坚持把培养学员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国防教育等方面作为创建“恽代英班”的最终目标,并以学校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契机,将学员的表现与素质拓展学分挂钩,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校团委大力引导“恽代英班”在坚持独具特色的管理的同时,也积极探索采用多样、高效、实质的活动方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这种方式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提升成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尤其注重提高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学习方面,“恽代英班”的班级成员每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同时依附学校及院系丰富的教师资源进行督导,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自“恽代英班”成立以来,学员们进行过多项学术研究,科研立项方面硕果累累,既提高了同学们科研的热情,也加深了理论水平。
社会实践方面,“恽代英班”每学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08年暑期,“恽代英班”的成员将普法活动开展到了咸宁市咸安区,以创新的活动方式更有效地实现了“送法普法、服务广大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为当地法制建设的进步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队员们在服务过程中也提升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为了响应中央共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实现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共同繁荣,校团委特组织“恽代英班”成员深入边远地区,为那里的孩子带去丰富的知识,同时义务支教也了锻炼了成员们的教学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2008年7月12日,“恽代英班”的成员参观了历史革命基地,在实际参观过程中激发了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恽代英精神。通过与历史近距离接触,更加激励了恽代英的每一个成员,为传承和发扬恽代英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2009年暑期,实践队配合由校团委发起的“我爱我的祖国,以服务实践行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建国六十载创辉煌,恽代英精神谱新篇”为主题,深入阳新县龙岗镇的大街小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结合专业特色,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实践队中不乏将要走上讲坛的免费师范生,义务支教不仅充分锻炼了他们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孩子开拓眼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为期六天的实践中,恽代英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建国六十载的重大发展,为传承恽代英精神翻开了新的篇章。
三是集体感染个人,良好氛围引领个人不断进步。“恽代英班”追求的不只是一个班的荣誉,它的落脚点在于全院乃至全校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恽代英班”要求每个同学一学期内在老师的辅导下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提交一篇科研论文。班级每次活动后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做班级总结,年终进行年度总结。每个成功的学习案例、社会实践都将作为学校、学院、年级、基层班级以后开展活动的成功模式。“恽代英班”尽可能地将成员的进步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历都有能成为成功学习案例的可能,并将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学风推广开来。
同时,校团委紧紧依托团校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将其与“恽代英班”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有机联系,从政治思想理论、素质拓展、技术培训等层面,不断加强学员的针对性培训。通过邀请名师开展讲座,师生互动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做肩负时代使命,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主题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党团组织课程”使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繁荣;通过创建系列讨论小组,如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心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等,让学生突破书本学习的局限,联系实际讨论学习党中央的指导思想的当代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国情、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强烈愿望。
四是校内走向校外,对外交流拓宽学校育人渠道。华中师范大学历来重视青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成为了桂子山上的一面红旗。定期派班级成员到各个院系年级进行学习工作交流,以班级活动优化学院、学校工作,增强自身锻炼。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恽代英精神,学校团委非常重视“恽代英班”成员与外校的交流。当前,“恽代英班”的校外交流主要分为与武汉高校的交流和与全国其他省份高校的交流,即通过派遣优秀代表到武汉其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并以面对面、网络交流等形式与国内其他高校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践证明,“恽代英班”的创建为培育优秀青年开创了科学的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恽代英班”将发扬恽代英精神与丰富校园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恽代英精神是华中师范大学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通过各项活动的展开,并经过学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恽代英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建设,形成了学校所特有的“恽代英文化”传统,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取得了班级建设的显赫成果。“恽代英班”在2009年5月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2009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暑期优秀实践队,2008年4月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同时还荣获了2008年度的校优秀团支部和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恽代英班”暑期社会实践队连续两年(即2008及2009年)荣获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队伍,被国家级、省级媒体跟踪报道数十次,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三是培养了较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恽代英班”成员在校内外多个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骨干,其中包括湖北省学联副主席、校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主席等等。科研方面,2008年班级成员共有5个科研立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在2008年9月份评优中,全班共有10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多名同学还被保送至其他国内著名大学就读研究生。
四是赢取了影响深远的社会赞誉。“恽代英班”的创建和发展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的后代亲切关怀恽代英班,在成立之初都纷纷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中国共青团网站、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媒体都对“恽代英班”的成立以及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给予了重大的关注;2008年7月,恽代英侄孙恽铭庆先生致信 “恽代英班”全体同学,充分肯定了“恽代英班”、恽代英精英拓展计划和恽代英研究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勉励他们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09年3月 “恽代英”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江苏电视台《永远的青年》栏目的拍摄,参与录制了以恽代英事迹为题材的节目。同时,恽代英班给广大同学树立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和模范作用,学习恽代英精神在学校蔚然成风,产生了良好的带动和模范作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