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武大校长称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
相关专题: 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10-03-25
资讯导读:资料图片: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跟校友说,希望在招聘时照顾武大学生。昨晚,武汉大

资料图片:“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跟校友说,希望在招聘时照顾武大学生。”昨晚,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与该校毕业生面对面,针对就业问题进行现场交流。记者 叶茂林摄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

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相应的,生源减少会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会陷入困境。

顾海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国民教育体系高校的规模数量和结构布局问题。

随着出生人口数的下降,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将会更加精细。顾校长形容是“招生的倒金字塔”,将来好的专科学校,录取分数会高于办学质量不高的本科学校。二是高等教育的分类、分级、分层急剧增加。过去只要当个大学生就知足,将来即使上了好大学,专业不好,就业也会有困难,这样对专业的选择更加理性。

他介绍说,大概是从4年前开始,招生时就出现一些分数不高的考生一人能接到十几二十几个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新闻。这几年,有些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招生不足的现象日渐严重。“他们用了多种手段抢生源,但降分已经到极限了,700多分满分,只要有200分就招。”

这是否意味着高校规模“大跃进”将告一段落?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顾海良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他分析,一个民办学校或者独立学院,仅仅就其办学基本经费而言,在校生人数在1.1万人以上的时候,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而低于6000人就开始赔钱,就必然要压缩教师和设备维持运转。所有在校生人数如果低于5000人,这所学校可能就会难以维系,陷入财务危机。“如果拿不出有效办法,他们的破产不会太遥远”。

他说,在中国高校合并和调整规模的大潮中,很多综合性高校都把扩招的重点放在了研究生上,追求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的1∶1。这样,本科阶段扩招来的学生更多地进入二三流大学。而到2020年,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如果一类校招生人数控制不变,那么二三类学校的生源就吃紧了,“很多学校会面临招生困难,恐怕连末流学生都抢不到”。

最近,在提交讨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未来10年把发展民办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它们必须面对生源减少的难题。

顾海良建议,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学校应该及早集约型发展,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突破口,切忌办教育也一哄而上好大喜功。他很推崇有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把学生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和人才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的办学模式,要走类似国外“社区大学”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还不成熟,没有足够多的投资者愿意掏钱办教育。”顾校长指出,民办教育可以借鉴西方的基金会方式。目前,国内对民办教育的“非赢利性”有误解,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的私立学校,“非赢利”的意思是,学校要赢利,但投资者不分红利,这样把所有的钱都滚在学校基金里保值增值。如果不让盈利,民办学校的就无法达到一定规模,更难进入良性循环。

他介绍,西方的遗产税对扶持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影响巨大。富人要把财产留给孩子,70%~80%的财富都得交遗产税。所以他们只能把钱捐给学校。这些资金催生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可在中国却产生了一大批“富二代”。

如果政府能规范捐赠渠道,帮助“先富起来的人”成熟起来,而这些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放弃盲目地扩张,改变培养人的目标,为学校学生准确定位,相信中国的民办教育还是能发展起来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admin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