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公司来了年轻人
相关专题: 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10-04-01
资讯导读:三力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由最初的十几个人成长为现在的上百人。公司的规模在急

三力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由最初的十几个人成长为现在的上百人。公司的规模在急剧地膨胀。

新一批员工,从大学校门走进公司里来,公司以往主要是从技术类工科大学里征召新员工,而这一次,总经理有意识地指示人事部从经济管理类院校征召了两名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据说还是管理专业的“高材生”。总经理有自己的想法:公司再向前走,必须走强化管理的路子,做管理,不能再由门外汉来做了。虽然公司现在的发展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是,明天呢?

很快,新员工进入公司刚一个月,总经理向人事经理询问新员工的表现,人事经理反映了两名管理“高材生”的情况。

以往,公司征召的技术职位的大学生都很具有一种“踏实”的工作作风,而这两位管理“高材生”却似乎“浮躁”得多:刚进入公司,他们就已经甚至公开地抱怨公司的管理了。

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了,应该更多地分权。

经理给下属布置工作太具体了,下属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公司的部门之间分工太模糊了,应该重新进行组织的职责划分。

公司太强调业务的发展,太轻视员工的个人成长了。……

人事经理在汇报这时,语气中明显地包含对这两个年轻人的不满,她从来都认为,这样地“不踏实”,这样大张旗鼓地批评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上司员工,一定不是公司的好员工。

总经理却若有所动,他想到的远比表面的东西要多,他知道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他要约谈两位年轻人。

两个年轻人在总经理面前,重复了他们的抱怨,不时地引用管理大家的经典话语来增强自己论点的说服力。

总经理微笑了。他只在最后问了年轻人一个问题:你们凭什么断定你们所倡导的管理方式对公司就一定是最好的呢?你们确切地了解公司的内外处境,了解公司到底想做什么,了解公司员工的特点和结构吗?

总经理没有过多地解释或反驳年轻员工的抱怨,的确,在管理学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习惯兴趣往往集中在“最时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上,他们总是把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最成功公司拿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学的案例,他们自由气息严重,他们几乎无端地相信:民主的管理就是优于专制的管理,宽松的管理就是优于严格的管理,分权就是优于集权……等等。而对于不是“最发达”的公司,对于每一种管理背后需要的条件,对于所谓“最好的”管理可能产生的不好的后果,而每一种所谓“最糟糕”的管理中包含的可贵的东西,他们并不认真去钻研。当然,这也是学术领域和实际的管理实践之间天然的距离。总经理一语道破的正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两个年轻人本来是硬着头皮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的,总经理的宽容与和蔼让他们大为感动,而总经理最后的提问,却让他们有一种别开洞天的感觉:的确,他们的抱怨与其说是来自于对公司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如说是来自于头脑中经验的信仰或者理念,这一点,两个年轻人已经有所觉察了。

望着两个人走出办公室的背影,总经理也陷入了深思:两个年轻人是有一些天真,但是谁又能说他们没有看到公司的明天和公司潜在的问题呢?公司已经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人员越来越多,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公司长期奉行的并行之有效的那一套管理是否到了应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会让这两个年轻人施展抱负的”。总经理心里想。

来源:中国教学案例网   编辑:admin  
本文关键字: 三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