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三个贴近——实施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关专题: 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10-03-22
资讯导读:三个贴近实施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 张军堂 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

三个贴近——实施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   张军堂

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其外化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生活德育、体验德育、共勉德育是实施自我教育的载体,互动参与、师生共勉、“三个贴近”是实施自我教育新的理念,其中“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又是实施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

贴近实际就是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没有假设与虚构。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

贴近生活就是用身边的事情来感悟自我、激励学生。使学生天天见、体验到。

贴近学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素材、方法、形式能够易于被学生接受,避免成人化。让学生感受到非我而不陌生、似我而不是我。

下面是我在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下处理一起事件(案例)的过程与体会。

案例:

我校于2004年11月5日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去卢沟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参观,有一初一学生A在触摸式电子屏幕前操作,这时有一初二学生B前来也要操作,A不让,B就打了A一耳光,这时A说要找人打他(后来一直没找)回校后B找初三学生C说了此事,C又与初三学生讲了此事后又出现了初三学生D、E、F……等人。          

2004年11月18日在学校厕所里以上学生两次对初一学生A进行殴打,更加恶劣的是有一学生用自行车链锁抽打,其中有20余名学生(初三学生居多)围观、起哄、趁火打劫,致使初一学生A头痛发晕、腰背疼痛难忍。

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向学校老师汇报,事件发生后打人的学生没有一个一开始就承认事实的真相。

处理过程:

第一阶段——查看伤情、及时医治、了解情况、妥善处理

1、与被打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学校与家长一起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的身体负责)

2、找知情者了解情况,找当事人核实事实。(取得第一手材料)

3、与肇事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来学校沟通情况。(取得家长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处理学生)

4、与肇事学生分别进行谈话提高他们对事件的认识。(进行人性化教育)

5、打与被打学生家长、学生双方对事件的发生、处理达到共识取得谅解。(化干戈为玉帛)

第二阶段——分析教育

根据事件发生的经过学校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议题,在全校以“当事件发生之后……”为主题班会的大讨论,即:

1、A 、B 、C、 D、 E、 F……等人都错在哪里?

2、20余名起哄者的道德底线已经降到什么程度?

3、“诚信”在此次事件中的体现何在?

4、假如你是其中的任一角色,你应如何处理?

通过讨论全校师生一致认为:

1、A 、B  两人的错误在于遇事不冷静、冲突不谦让。触摸式电子屏幕是公共设施大家都可以享用,但要有使用顺序,A是先来者正在操作此时B也要操作,两人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但由于A的不让与B的霸道使后来事态向恶性发展埋下了伏笔。又由于C、 D、 E、 F……等人的出现使一般的纠纷发展为恶劣事件,造成群人殴打一人A的严重违法、违纪的恶果。

C、 D、 E、 F……等人所犯的错误根源在于他们法律知识贫乏、法治意识淡薄、是非概念模糊,当事件发生之后他们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老师反映或在中间起到正面作用,而是不辨是非地起到了帮凶作用。

2、20余名起哄者的道德底线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他们根本没有一点正义感,当看到事件发生时没有站出来制止或向老师汇报,而是趁火打劫、起哄取笑,致使情节复杂化,可以说他们的道德底线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   

3、“诚信”在此次事件发生的开始已经为零,因为事件发生之后所有参与的人一开始没有一个人说出事实的真相,以“没有”、“不知道”等敷衍话语来掩盖事实真相,达到推脱责任的目的,给调查事实真相设置了障碍,“诚信”在此次事件中没有一点体现。

4、假如我是其中的任一角色,我应该有以下的表现即:

假如我是A、B任一角色应该以礼相让或说明原因以达到不发生冲突的目的。假如我是C、 D、 E、 F……等人的角色,应该以旗帜鲜明的正义立场来阻止事件的恶性扩展,在事件中起到积极的正面调节作用,而不是无事生非、趁火打劫、起哄取笑,更不能不辨是非地起到帮凶作用。

后记:

事件发生之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将其纳入校行政会议题之中,会议决定,不但要给肇事者相应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肇事者和全校同学要以此为戒,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使同学们友好往来、和谐相处,不再发生类似事件。随后,学校又组织全体师生展开了“当事件发生之后……”的大讨论,组织全校师生对此次事件进行分析、评议,要求全体同学每人写出400字以上的书面评议,并于12月3日各班组织同学召开“当事件发生之后……”的主题班会,会后将材料收齐交德育处,以备跟踪调研、考察实效。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A、B、C、D、E、F、……等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全校同学也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是非,增强了法治意识、学会了处理好类似问题的方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当事人之中也没有留下不良隐患,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后的一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出:①对事件有感触的占调查对象的 100%,②通过事件受到教育的占调查对象的100%,③对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方法、处理意见,赞同的占调查对象的97%。(3%赞同开除肇事学生)还有一个同学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到“这次教育确实好、不要伤心要动脑、积极反思多体验、希望以后经常搞”。﹪﹪﹪∕

评议:

此次教育的成功,除了归结于大量的调查反馈、情节分析、规律探索、心理研究,更重要的是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坚持了“三个贴近”的基本原则。

1、此次教育活动贴近了实际,它是以实例作为教育载体,尊重了事件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使同学们感受到这是在我们学校同学之间发生的实际事情,看得见、不陌生、有体会、有感想。它在现象上没有虚构与假设,给学生创造了认识事物、分析现象、自我感受的客观条件,符合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自我教育中起到了起点低、内容实的作用。

2、此次教育活动贴近了生活,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可以说在生活中是经常、随时发生的,只不过矛盾的种类不同、纠纷的形式不一,体现了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教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进行的辨证关系,在自我教育中起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认识高于生活的作用。

3、此次教育活动贴近了学生,该事件发生之后不论从解决的程序、解决的过程、解决的形式都是以学生为本,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人性化的教育。教育者采取了最能使学生理解接受的教育形式,达到了教育贴近学生心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偶发事件转化为学生的教育题材,使发生问题的学生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学生、使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实例迁移到自我身上的假设,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的哲学观点,从而使被教育者比较认识、体验感受、互动参与,在自我教育中起到了教育源于学生、学生得到教育的作用。

通过此次教育的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人的教育离不开实际、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在自我教育中只有坚持“三个贴近”的基本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进行自我教育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教育。

反思:假如对此次事件只是简单的行政处分,没有以上的教育过程,其结果又会怎样呢?

来源:德育之窗   编辑:admin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