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Jenny han:写在西岸 原文地址
读研深造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去国外读研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的备选之一。到底是国内读研好,还是国外读研性价比高呢?简单地给二者来个全方位PK,就能得出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首先看国内外读研的花费
深造花费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花费大小决定着很多人的最终选择是否出国读研的关键因素。国内外读研的花费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在国内从2006年3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08年56所设研究生院高校研招不再区分公费自费,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在以后自费将便的普遍,公费可能被奖学金来替代。所以,在国内读研大多是需要交纳学费的。学费具体情况一般在6000元到10000元之内,除此之外,发表论文和收集研究资料也需要不小的开支,一般在3000元左右。
出国读研的话,费用的确要更多一些,但是随着留学国家的不同,也有很多差别。其中有很多花费并没有比国内高很多。比如在俄罗斯读研,一年花费仅仅在5万到7万人民币,性价比相对来说很高。韩国一年的花费也超不过10万元人民币,法国的公立学校3年花费则超不过20万。其他一些国家则要多些,荷兰每年要13万人民币,澳洲则要18万左右。英国和美国则被认为最贵的国家。每年的花费要超过20万。
不难可以看出,出国读研的花费的确要比国内读研高上很多,有的甚至能达到国内的数倍。
其次看看时间成本时间
国内研究生大多是三年制,有个别院校是两年制或两年半。这两到三年内,课程大多只有一年半的设置,也就是说,有半年到一年半的闲置,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内找工作,写论文,但是另外一些人则终日无所事事,荒废掉。
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一到两年,在这两年内课程设置很紧凑,内容也很丰富。
比较国内外,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学制上占据更多时间的国内,在课程上并没有更丰富些,反而空空延长时间,耽误学生们就业的时间。现在国内研究生就业年龄劣势日趋明显,针对这点,无疑国外的设置更实在些。
对比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难大小度
在国内的考研跟高考类似,只不过考试风味笔试和复试。近些年来考研大军不断壮大,笔试的录取比例也逐渐变得悬殊。据统计,硕士研究生的全国录取人数在2010年达到46万人,报考人数则有140万人,录取率在30%左右。至于复试的录取率则很高,甚至有的学校基本上过了笔试就能上。简单的说,考研仍然是沿袭中考、高考模式,“一考定终身”。
在国外,读研一般是申请,只要具备本科学位都有申报资格。国外大学对申报者的本科成绩很关心,一般好一点的国外大学要求中国重点大学学生的平均每科要达到80分上。此外,他们对语言要求很高,英语系的要求有GRE、托付、雅思成绩。
二者对比,看似中国考研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气势,可是对我们诸多考试专业户的学子们来说,这种模式来的更加习惯,也更加游刃有余。针对国外大学的要求,本科学习成绩基本很好达标,只是语言成绩有些难度,有很多人语言不合格,还得专门去读半年到一年预科,这比花费则不太划算。
在国内外读研后的竟争力对比
竞争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学习好坏,终究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比一番。在国内研究生就业难,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就业屡遇瓶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国的很多企业单位都宁愿选择本科生。因为成本较低,工作能力也不一定差。女硕士跟专科生抢一个职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相对于国内就业严峻的形势,国外读研归来的学子们情况的确要好一些。他们有两个选择,留在国外和回国。目前很多国家为了吸引人才都方框了移民政策,比如现在在德国毕业工作3年就可以申请长期居住、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移民,英国也有所放松。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留下定居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想要回国就业,海归硕士自然含金量要多些,在就业市场也颇受优待,他们面向的企业多是一线大公司。即使专业经验有限,语言是一大优势,从事一些对外贸易中的翻译工作也是很有优势的。由此不难看出,在国外读研的综合竞争力显然要更加优越一些。
虽然国外读研的综合前景相对与在国内读研来说更加好一些,但是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到国外去留学未必是符合每个年轻人的道路,毕竟这不是一笔很小的支出,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很难承受的数字。所以,花费巨款到国外去读研没有讨论值不值的必要,选择符合自身的求学方式并且控制在不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层面上,那是最理性的。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读研与否不重要,是否到国外读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该学习的阶段努力奠定知识基础,注意能力培养,有良好的自信心并且不抛弃不放弃。生活不肯接纳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放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