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卢瑞凤是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党支部副书记。2005年年初,卢瑞凤幸运地成为北京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3年后,她通过在北京电大的学习拿到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
北寨村是京郊有名的红杏村,近些年村里又搞起了农家院民俗旅游。2006年,还在电大学习的卢瑞凤,利用所学知识策划办起了北寨村网站,主要介绍北寨红杏的特点、赏花期、采摘期,还介绍旅游路线、农家院的接待能力等。
如今,像卢瑞凤一样在京郊农村施展才华的农民大学生共有1750名,他们在京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2004年,北京市教委就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决定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的是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为京郊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据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胡晓松介绍,自2004年9月北京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北京电大面向京郊农村先后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乡镇企业管理、农村行政管理5个高等专科层次的专业,至今已经累计招生5513人,共有毕业生1750人。
北京电大专门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网站,建立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答疑制度;构建了市、区、镇、村四级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开发出实用的、动态的精品课程资源;建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从相应的课程模块中自主选学规定的学分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讨论交流、专家讲座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杨金慧是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党支部委员。2005年9月,他成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当时已经40岁的杨金慧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巩固老师教过的知识,他把课程刻成VCD光盘,回家后反复播看学习,进步很快。小浮坨村是京郊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2005年,正值村里改水、改厕、街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相继开展,村里让杨金慧担任工程的监管人。他把在电大学到的“农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规划”等知识用到工作中,高效顺利地完成了工程。
为了减轻农村学员的负担,5年来,北京市教委拨付专项经费1188.8万元,各区县也从经费上支持这项计划。胡晓松说:“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多数农村学员相当于免费上大学。”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项计划非常成功。许多农村学员通过3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后,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在京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胡晓松说。
平谷区刘家店镇凤落滩村,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小山村,因村子旁边的西河滩落过凤凰而得名。然而,几年前,这个村却是当地出了名的乱村,干群关系非常紧张。
2007年春,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王宝祥走进平谷电大,成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通过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王宝祥认识到,村民内部的矛盾必须内部“消化”,要以诚感人,将心比心,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年9月,王宝祥在村里开展“党群、干群连心交心日”活动,分“集中交心”、“分散交心”、“自由交心”三种形式,全方位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此后两年,村里未再出现一例上访事件,所有问题都在村内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