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一项研究成果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
资讯导读: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志力课题
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志力课题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大脑内蛋白质多巴胺D2受体是调控觉醒行为的重要受体,该成果为临床治疗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换床入睡难”顽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医学上把一些换床后无法入睡的现象称为“第一晚效应”。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其中不少人因经常出差不能在习惯的床上睡眠或入睡前情绪改变,精神亢奋或紧张,难以入眠,深陷“第一晚效应”痛苦之中。
过去人们对“多巴胺”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及机制认识非常有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志力课题组研究人员曲卫敏、徐昕红等,运用高度自动化睡眠觉醒解析系统,记录一种已经基因剔除了“多巴胺D2受体”小鼠的睡眠过程。结果发现,与正常小鼠(野生型小鼠)相比,剔除了“多巴胺D2受体”的小鼠,活动期维持觉醒困难,睡眠量增加。
为模拟人在新环境下(如出差住宿等)出现“换床后”失眠现象,即“第一晚效应”,研究人员更换动物居住环境,考察小鼠在新环境中的睡眠行为。结果显示:多巴胺D2受体正常的小鼠面对新环境刺激,极为不习惯,入睡困难,而剔除了“多巴胺D2受体”的小鼠,则“高枕无忧”,迅速入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