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服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在汉部属高校2010年招生计划全部公布
相关专题: 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10-03-31
资讯导读:截至昨日上午,8所在汉部委属高校上报教育部的2010年招生计划已全部公布,共计4.93万人

截至昨日上午,8所在汉部委属高校上报教育部的2010年招生计划已全部公布,共计4.93万人。与去年相比,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大以及华中农大4所部委属高校共新增540个招生计划,但各校今年在鄂招生计划投放量可能再次缩减。

今年,武汉大学上报的招生计划总数为7900人,华中科技大学8000人,武汉理工大学9200人,华中师范大学4400人(含100名专科),中国地质大学为4500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5100人,华中农业大学4600人,中南民族大学5600人。其中,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大各增加100人,中南民大增加240人,其余高校招生计划总数与去年持平。

据悉,针对外界呼声甚高的“部属高校生源属地化”现象,教育部日前再次下文明确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2010年在属地安排的招生计划数应继续调整,超过30%的应调整为30%以内”。

据权威人士透露,种种迹象显示,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源属地化现象”的把关力度,意在使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均衡,除中南民大外的7所在汉部属高校在鄂招生计划可能会在去年基础上再次缩减。

尽管各部属高校往年上报教育部的招生计划与实际下达招生计划基本没有变化,但实际招生数仍应以国家批复的文件为准,一般在4月正式公布。

就读省内名校 竞争更趋激烈

8所在汉部委属高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比去年略有增长,此前在鄂招收的自主招生、保送生数量也比去年增加了,加上今年省内高三考生总数比去年减少了3万,为何专家还预测在汉部属高校在鄂招生计划数会减少?记者就此咨询了我省高校有关人士。

过去部属高校在打“擦边球”

我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高校招生专家表示:主要原因是教育部今年可能进一步控制部属高校“属地生源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30%”这一比例。

他说,尽管教育部从2007年起便以文件形式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将属地生源计划控制在30%以内,但由于我省考生多不愿出省、省内生源质量较高等因素,我省部属高校往年在鄂实际录取人数,均超过了这一指标。

今年“擦边球”难打了

这个“擦边球”是怎么打的?

专家透露,教育部每年下拨到直属高校的招生总数,包含了学校当年在全国的自主招生、保送生等全部招生计划,而减去这些招生名额后,剩下的才是学校用于制定分省计划的数量。

虽然教育部已连续3年要求部属高校将属地计划控制在30%以内,但从未明确这“30%”的计算基数。因此过去我省部属高校在制定分省计划时,多是按招生总计划的30%计算,而每年自主招生、保送生中,湖北考生的比例超过60%以上,因此在鄂招生计划虽有减少,但并不明显。

而今年多方信息显示,教育部可能会明确将“减去自主招生、保送生等后,剩余的分省计划”作为30%的控制比例基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假设一所高校今年招生总数为5000人,若以总数的30%计算,可在鄂招生1500人;但若减去自主招生、保送生等以其他形式招收的1000人后,只剩4000个计划,按30%计算,则只能招收1200人。而各高校今年自主招生、保送生录取的湖北生源增幅并不大,因此计算方式的不同,将对高校在鄂投放招生计划数量产生明显影响。

另外,教育部还明确规定,全国各部属高校应将分省招生计划向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省份倾斜,因此外省部属高校也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在鄂招生计划数。

考生减少影响不明显

专家指出,虽说今年湖北考生总数为49.2万人,比去年减少3万多人,但其中还包括高职升本科、复读的往届考生等多种生源,因此该减幅并不能直接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今年我省考生就读省内名校的竞争可能比去年更激烈。

教育部意在使教育更公平

“生源属地化现象是全国各省部属高校的普遍现象,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专家直言,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部属高校和属地“省部共建”、近年来高校合并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虽对个别省份的考生有利,但对全国考生不公平。

例如,武汉、上海、北京等城市都云集了大量部属名校,各校每年在当地投放的招生计划达到数千,加上外省部属高校投放的少量计划,使这些地区的考生有很大几率进入部属名校就读;而像河南、广西等省份没有一所部属高校,外省许多名校在当地投放的招生计划少则几十人,多不过几百人,这些地区的考生进入部属名校的竞争就相当激烈,“这就造成了各地考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考生不必太紧张

据了解,除部属高校外,今年我省省属高校招生总计划为33.4万人,作为吸纳省内考生数最多的各省属高校,在鄂招生计划仍会保持稳定,招生期间省、部属高校也均有机动计划用于录取湖北考生,省内考生不必过于紧张。

来源:楚天金报   编辑:admin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