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咬文嚼字》的关注是今年来中、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和文科考生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参加今年中、高考的考生与教师、家长也要做好这一“必修课”,特别是对《咬文嚼字》于2010年1月19日公布的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语”,以便有备无患。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等。
以上十大流行语,比较全面而集中地涵盖了2009年国内有巨大影响的、受到国家、民众关注程度最高的社会事件、文化现象,以及网络传播中“衍生”而来的新词汇,具有鲜活、灵动、形象的时代特点,深刻体现了当代社会中热点、焦点问题和百姓的生命心声。
鉴于以上因素,加之中、高考又承担着选拔优秀人才,考查学生关注时事、民生的使命,了解国家大事,思考社会现象,接受思想洗礼……的多重职能,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些词语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与文科类试卷里“露面”,所以,考生务必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储备与思考,从而能够得心应手地作答、运用——对它们的基本意思应该非常清楚地理解、把握。下面是笔者对其中几个流行语的解释。
“低碳”
本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在世界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低碳”浪潮。接着,“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家居、“低碳”工作、“低碳”交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理想与追求。
“被就业”
2009年7月,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爆料,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已经替他签好了“就业协议书”,于是网友发明了“被就业”的说法。意在暗讽“虚报高校就业率的行为”,其衍生词包括了所有意志遭遇强迫的情境,如职工“被全勤”,举报人“被自杀”,交择校费的家长“被自愿”,以及“被结婚”、“被缴费”,等等。随后,但凡意志遭遇强迫时,均可套上“被××”的帽子。
“钓鱼”
产生自上海打击黑车的“钓鱼执法”事件。钓鱼完整的说法叫“钓鱼执法”,指执法人通过“钓钩”,诱惑一个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人去从事违法活动,然后实施执法。该说法因2009年10月上海发生的一起查“黑车”事件而引起关注并流行。后来,就赋予了“钓鱼”新的意义:“违反法律精神,别有用心地诱人上钩” 的行为。
“蚁族”
青年学者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出版后,“蚁族”一词就频繁地在各种媒体上亮相。它指的是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等,这些人一般聚居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和近郊农村,因和蚂蚁有若干相似之处而得名。
另外,“杯具”(悲剧)、“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用词,在网络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并已经大量出现在纸质媒体中,被受众所接纳。对此,考生也应该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