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众多招聘会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举行,尽管经济寒冬正慢慢回暖,但今年的招聘形势与往年相比显得更加严峻,很多招聘单位将一些热门职位的招聘门槛进一步抬高,与前来找工作的应聘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博弈”。而两者较量的背后,职场的“天平”更加严重地倾斜了。
高校 教师和非教师职位的要求都拔高
非“名校血统”不得进
许多高校在春季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对教师、管理干部和辅导员等职位的招聘条件进一步拔高,不少应聘者在看完招聘信息之后感叹:“高校的校门果真很‘高’!”
非教师职位要名校出身
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师职位时明确提出:要求应聘者本科和硕士生阶段必须就读于重点大学。近期,华南理工大学面向校内外招聘管理干部一名,要求“需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研究生毕业于‘985’高校且本科毕业于‘211工程’高校”。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小王由于本科时就读于湖南省一所普通全日制高校,希望能够进入高校工作的她向记者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他们要求的研究生学历以及各种技能条件我统统具备,唯独本科不是就读于重点院校,当初那么辛苦地跨校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就是不愿意背一辈子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黑锅’,想不到找工作时还是受到不小的打击。”
与往年相比,高校辅导员招聘的条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武汉大学就明确提出,应聘该校辅导员不仅要是硕士生,而且还要看出身:“本科、硕士生阶段必须是名校或者国(境)外知名高校;同时必须是中共党员,原则上要求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
想当教师要博士后才行
教师一直是高校所有职位的招聘中要求最严格的,今年一些知名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甚至要求是博士后,并规定博士毕业生选聘后原则上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中期或出站考核达到师资博士后优秀条件,才能转为固定编制教师。
企业 普通技工也要求有高学历
无“周身刀”我不要
在经济形势“回暖”的2010年,新办企业逐渐增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岗位逐渐增加。然而在今年3月份,春季的“用工荒”现象仍在蔓延,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缺口增大。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条件苛刻,与往年相比,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在不断提高。
高级技工干中级的活
企业招聘时所设置的“高门槛”,将不少求职者拒之门外。3月13日举行的甘肃省第四届中高级人才精品交流会上,进场的求职者和被拒进场的求职者各占了一半。对于能够进场的求职者,招聘单位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高级工程师职称”等。场外在寒风中不愿离去的应聘者们,满怀着对未来前程美好的憧憬赶到这里求职,最后却只能无望地离开。
让高级人才从事中级难度的工作,或是在招聘时附加岗位之外的条件,也是企业拔高招聘条件的举措。在广东省201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一些本来是中级技工从事的工作,开出的招聘要求是高级技工学生所能胜任的范畴;而中级技工的应聘者只能降低要求去应聘普通技工。部分公司在招聘基层工作岗位的员工时,更额外要求应聘者同时具备多种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这让应聘者感到实在太难以达到那样的要求。
要文凭还要有技术
同时,从事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在产业升级进程中,需要大量更高级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因此也在提高招工的门槛。今年3月份以来,从多个东莞人才市场传来消息表示,一些电子行业的企业已经提高招工的门槛,对求职者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作出限定,或者暂停普工等职位的招聘。
为了要有一技之长,不沦落为普通求职大军中的一员,有的大学本科生包括硕士生,不惜“降低身份”到技校学习技术。艺晋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邝伟德表示:“要有学历文凭,更要有一技之长。”
目前很多单位的用人已经走向务实,不仅要求有学历,还要有技术,用人单位的高要求态度使许多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只有自身具备真正的技术,才能在残酷的应聘过程中不被淘汰。
记者观察:
法学专业干掏粪算不算人才浪费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对招聘单位将招聘门槛一步步地抬高,应聘者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公布,将在2010年浙江省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招收3名硕士生作“保安部门管理人员”,吸引了不少硕士以上高学历应聘者的关注。
据媒体3月的最新报道,山东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的5名大学生掏粪工,都是毕业于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和法学专业,从391名报考者中经过严格的考核“脱颖而出”,在半年的试用期之后正式签订聘用合同并上岗。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首次面向大学生招聘的418个殡葬岗位也吸引了5000多个应届大学生前去报名,场面十分火爆。
无论是事业单位的编制“诱惑”也好,是职业的隐形福利和附属待遇足以让人“臣服”也罢,招聘的整个过程始终是双方自愿的。一方面,用人单位即便是提高了招聘的门槛,也不难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应聘,能招到比预期更优秀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聪明的应聘者主动降低了自己的职位要求,先就业再择业,以已有的能力足以胜任眼下的工作,在一开始便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为以后进一步拓展上升的空间,而这也是很多“眼高手低”却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不具备的成功者的心态。与其在门外徘徊不前、怨天尤人,还不如在第一时间把握眼下的工作机会,尽早地开始锻炼以提高工作的能力。
招聘方和应聘者的这种“博弈”的过程,正是体现了双方对于如何权衡招聘门槛高低这一标准所达成的共识,也是今后就业趋势的一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