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日前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秋季,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农村学校向城区转学的不足50人,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而转学。此外,该区分乡镇是一个山区小镇,经济落后,然而近两年来,从外地慕名转往分乡镇各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达到百余人。
这里的农村学校何以有如此魅力?“夷陵区择校热降温的现象,是我市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苏开美说,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农村保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广泛实施城乡教师援助工程,是拉动宜昌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驾马车”。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是中国名茶“采花毛尖”的产地,而与“名茶之乡”称号相去甚远的却是薄弱的采花中学。一千多名师生挤在狭小的校园里,教学楼年久失修,实验楼有名无实,没有餐厅、洗漱间,甚至连上厕所都要排队。条件的简陋和生活的艰苦导致优质生源纷纷外流,家长们怨声载道。
2008年,采花中学开始建标准化初中。县里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塑胶运动场、学生食堂、餐厅、标准浴室和卫生间,翻修了教学楼、实验楼,配齐实验设备、体音美仪器及图书。怡人的校园环境,齐全的设施设备,唤醒了老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欲望,标准化学校创建让这所薄弱的农村初中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据了解,仅2009年,宜昌市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近4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建设项目425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6万平方米,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生生活条件改善、城区薄弱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补助区属义务教育学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宜昌市重点向农村倾斜。从2001年起,宜昌开始进行农村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并确定了“三吃四洗十有”(即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起;洗头、洗澡、洗衣、洗被;有配套的寝室与厕所、有配套的厨房与餐厅、有配套的活动室与电视机、有冷热水浴室、有锅炉、有洗衣机、有电冰箱、有蔬菜基地、有微机及文体设备、有专兼职保育员)的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宜昌市的农村学校,寄宿在学校的小学生享受大致相同的待遇:窗明几净的多功能餐厅里,色彩鲜艳的餐桌整齐排列,学校统一配置的不锈钢套餐盘摆放有序;学生宿舍干净整洁,太阳能热水器的淋浴喷头在卫生间一字排开,每所学校都配备专职保育员。
宜都市姚家店小学有寄宿学生142人,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保育员,负责学生生活起居。刚开学时,学前班的小朋友想爸爸妈妈哭闹不止,拒绝吃饭,保育员刘兰就安慰他们,买东西给他们吃,端来饭菜喂他们。学生发高烧,保育员就带着孩子一起睡。“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我们在外打工十分放心。”该校二年级学生望玉洁的家长原本打算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到学校参观后改变了想法。
截至目前,宜昌市农村保育寄宿制达标小学有275所,占全市定点保留学校的88.1%。宜昌市教育局提出,到2010年底,力争使全市所有农村保育寄宿制小学都成为达标小学。
“如果说做好布局调整和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是铺就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速’路,接下来,我们还要通过实施城乡援助工程,让名师、名校这样的‘名车’更多地驶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让那里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苏开美说。
2009年4月,针对农村教育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失衡、教育思想落后等突出问题,宜昌市教育局开始组织实施“城乡教师援助工程”,通过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巡回讲学等形式,促进城镇教师对农村的援助,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宜昌市教育局还整合专家资源,组织了由170名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课改专家组成的专家讲学团,各县市区或乡镇中心学校可以从专家们确定的210个课题中选课,发出“订单”。专家讲学团根据“订单”,上门开展专题讲座,送教下乡。到2009年底,专家讲学团已在各地举办专题讲座43场,受益教师超过8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