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母亲对于房奴、孩奴生活的牢骚,竟在无意中引发了一位“90后”高三生对于高考(论坛)的迷茫,并由此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这场“80、90”之间的“隔空”对话,这不是“蝴蝶效应”理论的虚泛例证,而是近日发生在网络世界的真实故事。(3月26日 西安晚报)
生活就是这样的充满趣味。这位80后“妈咪”一定不会想到,她原本“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帖子,竟会让一位高三男孩陷入迷茫,感到焦虑。他以朴素的逻辑推理质疑:既然上完大学同样地面临失业、住房的诸多困惑,高考和大学,就真的那么重要?男孩说,“80后”母亲帖子里所勾勒出的那种“复杂的人生”,让他觉得高考是毫无意义的。亦因此,他就“对高考很慌”,“不想跟所有的人一样,明知道有一条路已经改变不了什么命运,还是千军万马地挤过去,这又是何苦呢?”
有趣的是,在所有的跟帖中,没有一人支持男孩“高考毫无意义”的说法。有网友说,我要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从西北边远的小城来到南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学到了赖以生存的技能,并进而有了出国进修的机会。即便正在经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网友,也不把这种压力看成高考无用甚至努力无用的佐证。其中“画家奶奶”说:“人生中的经历和过程一样重要,如果结果相同,那么有丰富的过程不是比苍白的人生更有意义吗?”“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的观点,更成了大家认可的圭臬。
看完这个报道,我认为“90后”高三生对于高考的迷茫,纯粹是漩涡处的一个浪花,看似原地打转,总归会随着主流滔滔而去;而“80后”妈咪的倾诉,说不定正是一种幸福的正话反说呢。人生的迷茫不止一个,但迷茫时的基本判断不能迷失,否则就会一叶障目失去方向。就说那位妈咪碰到的困难,又有多少人可以幸免?那是人生的正常际遇,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现在还有不少人,为当不上“房奴”“孩奴”忧心忡忡呢。事实上,妈咪“鱼死水里了”本人的帖子里,除了牢骚,更不止一次提到孩奴、房奴的生活,是“充实的、快乐的”,你怎么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生命的“痛并快乐”,反倒杞人忧天,开出毫不对症的“药方”。想想,孩奴和房奴的生活,跟高考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相反错过了这个机会,就等于关上了一扇窗户,减少了一次选择,没准今后还可能为此追悔莫及,生活负担更加沉重哩。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90后”的迷茫,正是当今社会生态极度复杂的一种“试纸”。如果我们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是越来越大,分配不公不是越来越显,生存成本不是越来越高……,社会成员的集体焦虑,也就不会下延到孩子身上。从这点上说,让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不要过早感到生存的负担,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宏观问题。